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杰克文学jkwx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空间实验室”的未来
美国宇航局曾制订了一个使用“空间实验室”的十年规划。原规划中曾拟定了1980至1991年间的飞行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空间实验室”将进行226次飞行。不过,由于航天飞机轨道飞行时间的一再推迟,整个计划的安排做了相应的改变。
宇航局制定的“空间实验室”应用计划中,除了美国的许多实验项目外,还包括由其他用户提出的实验任务。这些任务均由宇航局统一规划和协调。“空间实验室”的美国应用计划中,第一批飞行实验项目里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是携带大气物理实验设备,进行云物理的实验。
今天的气象学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远不能准确无误地预报天气。准确的气象预报,必须深入地了解水滴和冰晶的生成过程以及电荷在其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仍不能得到准确的天气预报,是因为我们看不到云在形成过程中的内部状况。
科学家们于很早以前,就一直力图研究分子、原子和初始烟雾状微粒的运动,以及这些微粒如何结合起来开始形成凝结状的。当这些微粒的集合体发展成为云滴时,至少要有100万个这样的云滴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雨点,而是否会成为一个雨点取决于云滴表面的电、化学和空气动力的特性,以及其数量和密度。要准确地进行天气预报或者要改变天气,必须首先了解这些微物理过程。这些过程有许多已在地面宰验室中做过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克服重力效应的技术困难。在地面实验云室中,由于重力的影响,雨点和雪花大小的粒子很快就掉进云室底部,而且由于云室四壁的干扰,产生了不必要的气流,以致用地面实验室的观,察结果与真正云的变化做比较时,影响了结论的正确性。为此,宇航局建议建立一座重力影响最小的新型研究系统,由马歇尔空间中心负责研制一个失重条件下的大气云物理实验室。这是一个长1.06米、高2.73米、宽0.76米、重量约470千克的设备。它能装载在“空间实验室”上进行多次使用,并能在各种情况下与其他设备连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