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 > 汉武帝之曾孙:刘病已 > 第八章:汉宣帝第一任

第八章:汉宣帝第一任丞相杨敞

好书推荐: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抗日之兵魂传说织明秦时小说家快穿之病弱白莲洗白记谍云重重抗战:从八佰开始顽贼留里克的崛起红色莫斯科寒门崛起鹰视狼顾天唐锦绣首席御医雏鹰的荣耀战国:开局一块地神话版三国东晋北府一丘八民国投机者大明流匪

天才一秒记住【杰克文学】地址:jkwxw.cc

《史记》后的西汉历史,大家说起来能知道的人物,很有限,很多人连汉宣帝都不知道,更别说魏相、丙吉、黄霸、萧望之这些人物。但是霍光大家都知道。除了霍光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其它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大家一提到昭宣时代,说来说去都是霍光。大汉没人了么?大汉王朝在汉高祖时代,群星璀璨,文官有萧何、张良、陈平、曹参,武将有韩信,樊哙、彭越、英布、周勃,汉武帝时代,文官有董仲舒、桑弘羊、东方朔、司马迁、公孙弘、主父偃、汲黯、张汤等等,武将有卫青、霍去病、李广、李广利等,怎么历史发展到汉昭帝和汉宣帝这里,除了霍光一枝独秀,就没别人了。朝廷里面别的人干嘛呢?丞相跑哪里去了?

昭宣时代,霍光主政,霍光的权利,是集合了皇帝、丞相、太尉于一身的。他除了没有造反当皇帝,别的都干了。在这一点上,霍光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权臣和忠臣。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汉武帝临终,赠给霍光“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周公辅政才七年,霍光辅政,长达二十一年。后来汉宣帝的一个大臣张敞,给汉宣帝写密信,说“夫周公七年耳,而大将军二十岁,海内之命,断於掌握。方其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朓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袄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类盛长,臣下颛制之所生也。”在霍光的权势的笼罩下,朝廷里面其他人,基本上是唯命是从。丞相也是如此。何况汉宣帝时期,第一、第二任丞相,都是霍光大将军府里面的办公室主任出身。我们现在,从汉宣帝时期第一任丞相杨敞说起。汉昭帝死后两个多月,汉宣帝登基一个多月,丞相杨敞,死了。

杨敞怎么死的?杨敞是被吓死的。

杨敞出生的年月已经没有记载,所以,他死的时候到底多大岁数,已经不可考。杨敞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谨慎,认真。霍光担任大将军辅政汉昭帝的时候,杨敞干嘛呢?巧了,杨敞是霍光手下的军司马。这应该是一个军需官,管后勤的。霍光本人就是一个谨慎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霍光也不喜欢咋咋呼呼的人,他喜欢沉默寡言,认真谨慎的人,恰好杨敞就是这么一个人。军司马又是这么一个需要小心谨慎的岗位。杨敞和岗位的匹配度很高,和霍光投脾气,霍光因此很欣赏杨敞。

有了霍光做靠山,杨敞的仕途就比较平稳了。军司马之后,杨敞成了霍光大将军府的办公室主任(长史)。任何时代都一样,办公室主任和组织人事部门都是出干部的地方。杨敞通过给霍光当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得到霍光的赏识信任,外放成为搜粟都尉,看名字就知道,这个职位是掌管军粮的,也叫治粟都尉,相当于军队里面的后勤部长。公元前81年,这一年是汉昭帝执政的第6年,杨敞在这一年成为大司农。杨敞能当上大司农,和之前发生的一件大事有关,什么事情呢?盐铁会议。盐铁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回溯一下这段历史。

盐铁会议,是一次空前的全国性会议。一年前,汉昭帝和霍光,桑弘羊等人就开始筹备这次会议。公元前82年,在谏大夫杜延年的提议下,霍光同意,六月份汉昭帝发布诏令,让三辅、太常各举“贤良”二人,各郡国察举“文学”一人。前81年2月份,全国召集的这些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中央官员,在丞相田千秋的主持下,隆重开会。

贤良是已经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学是在某种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名士,他们都不是国家的官吏,而属于民间的知名人士。留下姓名的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等。贤良文学也是经过一定挑选的,并不是每个郡平均出人。

盐铁会议最初是不是叫这个名字,不可考了。之所以被叫做盐铁会议,是因为在之后的十几年以后,宣帝时候的官员桓宽,根据会议记录,采访了参会的汝南朱子伯,整理改编形成了《盐铁论》,所以后人就把这次会议称作盐铁会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汉武帝之曾孙:刘病已》转载请注明来源:杰克文学jkwxw.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御谋天下:凰后最大逆清1845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三国:开局被赐婚?老婆竟是貂蝉目标三八线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寒门书生,开局忽悠个便宜小娇妻斐潜小说成为皇帝从赘婿开始镇疆军辉煌万历:我在大明搞改革荒原薪火大明国士诗仙小贵婿大明小神医,换血多尔衮!美利坚军火商北美洲再造中华太子妃她命中带煞谢桥赵玄璟1850再造中华长安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