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籍进入讲武堂
朱德字玉阶,1886年12月1日生,四川省仪陇县人。朱德23岁那一年,从学友秦昆那里得知云南省会创办陆军讲武堂,当时,他在仪陇县县立高小教体育。朱德想从县立高小远走高飞,但当他要走时想到除了家庭阻拦一个困难外还有另一个困难:没有钱。朱德出身于一个穷苦佃农的家庭,一家20口人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勉强糊口。为了供朱德上学,还欠了一些债。朱德从成都回到仪陇县立高小教体育以后,开始逐步为家里还债,身边只留下微薄的生活费,哪里有到云南去的路费呢?
思前想后,朱德决定立刻回家,向家人说明缘由,并保证在云南讲武堂毕业以后,挣到钱,就帮助家里还债。但是,家人难以理解朱德的志向,千方百计地阻拦朱德。朱德决心坚决,他借到45块银元后,终于离开了仪陇县,去投考他认为“可能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到严寒季节,素有“红色盆地”之称的四川盆地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象刮了大风之后的一种混沌沌的气象。天气虽然晴朗,人们却浸沉在不同的恬静和明朗的严寒中,嘴里边的呼吸也好象冒着烟似的。1907年初,朱德怀着从戎救国的满腔热情,辞亲别家,冒着严寒来到成都。
他的老同学秦昆一见朱德,高兴得想把他抱起来,说:“我已经偷偷租下了一条木船,咱们先走水路,再徒步翻山越岭。怎么样?”
朱德听了,高兴地说:“那好,那好。”
秦昆沉思片刻,说:“有一位同乡,也要去昆明,说是到一个法国人家里去当厨师。如果一起走,他可以分担一部分船资。”
朱德是贫苦出身,很理解秦昆的难处,当然不会反对。
第二天拂晓,朱德悄悄来到岷江边,船夫和那名厨师已经在船上等候了。
岷江同嘉陵江、沱江和乌江一起,是长江在四川盆地中的四大支流,由南向北注入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岷江支流大渡河,奔流在雪山峡谷之中,素有天险之称。岷江怒涛汹涌,河水急湍,船夫时时刻刻都必须竭尽全力,才能使渡船安全地顺江而下。
这是一条浅水小舟,两头翘起,中间有个席篷。朱德和秦昆时而在席篷里休息,时而又站到船头,游览一江景色。岷江两岸,峭壁屹立,松柏苍翠,即使是严冬季节,也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船行到宜宾,朱德同秦昆把铺盖衣服一卷,往肩上一扛,就弃船上岸,踏上了通往云南的漫漫山路。
当时,位于我国南部边疆的云南省由于地理条件十分复杂,交通尚不发达。俗话说:“吃尽云南苦”,就是指当地行路的艰难。朱德每天走的山路,一边是陡直的悬崖峭壁,时不时地滚下来一块石头,另一边则是黑漆漆的深渊,随时都在张口噬人。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每一步都得格外留神。偶尔抬头远眺,映入眼帘的都是白雪覆盖的大山,山峰起伏不平,就像是大海中的怒涛突然之间变成了石峰。那山麓溪谷中的淙淙山水,突然之间就会爆发出一阵阵咆哮声。朱德从小受苦,早就听说过“吃尽云南苦”这句话,现在行走起来,也就不觉得那么艰难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高武纪元》《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我的模拟长生路》《噩梦使徒》《赤心巡天》《少女的野犬》《好男人系统[快穿]》《落崖三载后》《捞尸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