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地起风云
周恩来15岁时决心反抗他那没有家长的家庭,开始自己负责自己的教育。没有了父亲,而且他的伯父们分家离开了,1913年,周恩来在沈阳坚持自己选择中学。他第一个想进的是北京的清华堂,但周恩来在英语口试中失败了。这倒不是他的过失,因为学校执行一项地区标准,以便使投考者有一个平均的分配,而且同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雄心勃勃的资产阶级的竞争加倍尖锐。虽然他的家庭对这一结果并不感到失望,但是他自己却深受刺激。他知道他的雄心不满足于一所传统的学校。
周恩来的第二个选择是天津的南开学堂,它也是美国主办的,以反潮流而著称,这引起他的父亲和伯父们的不安。但是既然已经通过了入学考试,他不顾长辈们的反对而报到注册。
天津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和商埠,对于中国未来的完整充满了现实教训,包括一大批外国人口,住在中国法律不能管辖的地区,叫做“租界”。
1913年的夏末,周恩来去天津住在他四婶的家中,并到南开注册。他小时候教他古文的老师写了一首“志周恩来南归”的诗,来庆祝这一事件。
南开是开明的,它对待学生和他们的思想甚至是民主的,但学业标准是非常良好的,考试是严格的。校长鼓励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他同情周恩来要独立的愿望。直到这时,周恩来仍旧依靠他在沈阳的伯父的经济支持,但后者的收入已经枯竭,而学校的费用昂贵。在天津,他在空闲时必须做工,为学校抄写或刻蜡版等,以便挣点钱。
周恩来当时只有一件蓝布大褂,他每个星期天洗一洗,过一夜干了之后,下星期再穿上它上学。
按照他入学考试的成绩,他应进入第5班。但是由于他的良好背景和他给人的印象,学校允许他直接进入第4班。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唯一的空位子是挨着一位姓吴的高大学生,他不得不同他合用一张桌子。
周恩来同吴形成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会聚几个人成为6个盟兄弟。另外一个伙伴是全校最好的学生之一,他叫马骏,是回族,后来同周恩来密切合作,成为天津早期的共产党员。
但是,使他在南开走向进步的中心人物不是哪个学生,而是校长张伯苓。这位杰出的现代教育家几乎从一开始就对他倍加关注。他看出这个学生的才能,看到他一再把需要两小时的作文在不到一小时内就写完了。不顾政治观点不同,在他们中间产生了相互爱慕的尊敬。由于在童年时一再遇到不满意的父辈人物,周恩来把这位校长看作威信和教导的坚实源泉,以至于在初离学校时,他选择学校教育工作做为他的事业。
在南开的第一年,周恩来写了一篇文章,敦促学生要为中国的未来肩负责任,并为此做出最艰苦的努力——这是一种清教徒精神加上爱国热情的产物,这就是他的标志。他加入了“演说会”,并参加同其他学校的辩论。为取得所有这些成就,他经常在其他同学入睡之后工作到深夜。
校长张伯苓的一项新鲜的热忱工作是话剧,他很快就吸收周恩来参加学校的舞台演出。不平常的是,经常由学生演员临时拼凑演出的戏剧不仅是为了娱乐,而且是为了教育人。内容旨在使观众了解民主、科学思想,从旧传统中解放妇女以及破除迷信等问题。
他们正试图——但尚未能做到——打破的一项封建习俗,就是妇女不能同男人同台演出。如同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一样,需要男孩子自愿演女角。由于周恩来清秀的面貌,他的尖细的嗓音,以及他的魅力和文静,他显然是这种角色的候选人。一旦自愿承担了一次,就成为一项惯例:他总是扮演女角,在《傀儡家庭》中演娜拉,以及在《一元钱》、《一念差》和《新村正》中演本国的女性角色。
他的表演获得高度赞扬,他自豪地说,当《一元钱》1915年从南开“移”到北京时,曾经轰动一时。由于他演的女性角色,他甚至收到戏迷的来信。他是这样的英俊,如果他的演技和兴趣把他吸引到这方面来,他可以成为一位电影明星。
1914年初,周恩来和两个朋友创建了一个课外学习的新组织,叫做“敬业乐群会”。用意在于补充课程上的不足,办法是交换书籍,组织演讲和讨论会,鼓励人们在社交中交朋友——这是他自己仍然感到腼腆的事。在这个会的主持下,他帮助那些比他自己更文弱和更腼腆的学生,从而提高了他自己的社交信心。
学会出版一种每半年一期的刊物叫做《敬业》,最初出了6期,他以笔名“恩来”、“翔宇”、“飞飞”写了许多文章。攻击中国腐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1914年,同样在这个刊物上他开始了作为一个诗人的小小事业,发表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剑阁闻铃》【破趣阁】《重回千禧当学霸》《欢迎来到我的地狱》【晴天小说网】《我的梦境可以捡到至宝》《在北宋当陪房》《人渣反派自救系统》【亲亲小说网】《闻此一生》
杰克文学【jkwxw.cc】第一时间更新《孙中山平叛》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