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转载请注明来源:杰克文学jkwxw.cc
spanclass="content-word"第四十一章/span
40年代初自贡和重庆
1942年底,我们得着消息,却是白牧师在北平去世了。日军为了报复美国政府对日侨的集中,分几处把欧美的外侨关进了集中营。上海和江浙一带的在龙华,北方的在山东的潍县,而白牧师和几位年长位高的传教士则是被关在了北平。
他原本有望在年中的侨民交换中回到美国,可他却是坚持留在了中国。那时他怕是已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便决心将自己最后的时光交予一生牵挂的中国。
这些情况,伊莎白在信中告诉了我。她言语平静,坚毅勇敢。在她心里,父亲能身葬中国,这也是主的召唤。我们相互安慰,共同祈祷,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家书频频,也算是一种幸运。
有此幸运要感谢内森,做了传书的鸿雁。他来过重庆几次,如不是亲自来,也自会安排同事帮我们传递书信。到了这年圣诞,他又回了重庆,我便请他一起过节。
这里不比自贡,只能一切从简。还好,楚娇已经十八岁,而且终于如愿来了重庆中央大学上学。有她一起来过节,倒是免了冷清。
内森到来时,楚娇正和我装饰着圣诞树。说是圣诞树其实只是一个松树的枝杈。此前两天我随俞先生在黄山,谈起要给一位美国朋友过圣诞,他便遣人砍下一柄一米长短的松枝给了我作圣诞树。
回到家中,德诚用小木条给松枝做了底座,我和楚娇用红纸按照中国窗花剪纸的法子,剪了星星。
“真是没想到,李先生你这里居然有圣诞树!”内森进来后兴奋地笑道。他看起来心情颇佳,还是穿着那件航空夹克。可能是外面风大,亚麻色的头发蓬松着,颇有几分英气。
“楚娇你好!”他在昆明学了中文,这句话说得还有几分四川官话的味道,引得我和楚娇都笑了。
“内森哥,你还记得我?离上次见面都快三年了。”
内森突然收起了笑容,用手捋了捋散在额头上的几缕散发,一本正经地用中文说道:“其实不记得了。你们中国人怎么说?噢,女大十八变不是吗?”
这话可说得楚娇有些不好意思,便绷起脸来,嗔怪道:“白莎姐之前还说你这人很绅士,怎么变得这么轻浮。你这样欺负人,下次见到白莎姐,我一定告你的状。”
内森不知楚娇是否真气,忙用手假意击了一下自己的额头,便不做声了。我怕冷场,便叫了他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德诚也知道了他的习惯,忙递上了烟。
“您要不再来点酒?”德诚关切地问道。
内森看看我,又看看在一旁仍面有愠色的楚娇,低声,一字一句地说道:“不喝了!楚娇小姐不高兴。”
一旁的楚娇似乎并不领情,哼了一声,但也并不愿走开。
我忙岔开话题,问道:“内森,你如何看现在的战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