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行走》转载请注明来源:杰克文学jkwxw.cc
车
说完了马,再说车。
创作营的营地和住的地方有时很近,走着就可以过去,这样挺好的,就可以经常跑回房间偷偷懒,但是有的就有些距离,要乘坐交通工具。
阿根廷就是这样,每天接送我们的车应该是公家的车,还有类似警灯一样的东西,司机也是穿着制服。
国外所有创作营的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破。在土耳其,我们的接送车辆是辆工厂通勤车,拉完通勤就拉我们。
对破车最情有独钟的是埃及,埃及的创作营是在前一年,组织者沙拉是个老朋友。一天他开来一部破烂无比的老爷车,得有三五十年的历史了,一群做石雕的彪形大汉,费了半天劲才挤了进去。文明古国都有超载的习惯,中国、印度都是,埃及人生性乐观,开罗满大街破车横行,这个当啷一个破车灯,那个保险杠拖着地,街上那种招手就停的面包车,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停的时候,总是边开着边下客人上客人,各个都是铁道游击队。
那天吃过饭,我们的车不小心和别的车撞了一下,埃及艺术家司机一点都没含糊,一下子冲出车门,对方的司机也冲了出来,只是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车的损伤状况,两只长满黑毛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寒暄着,不知道说到哪个可笑之处,还笑得前仰后合的,不停地击着掌,这是阿拉伯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友谊的方式。应了一句话“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至于他们是新朋友还是旧相识,就不知道了,但有一点,不打不相识,两车相撞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寒暄片刻,然后恋恋不舍地分头开车走了。至始至终,没看一眼车咋样了,也难怪,满大街都是破车。
国外的车不但破,而且小,日本东京遍地都是小车,狭窄的街道,昂贵的停车费,让小车当道,反倒是到了日本的农村,农民开的都是豪华大轿车。我倒不是说我们开豪华轿车的成功企业家们都是农民。在法国也是遍地小车,不过我也见过两个开奔驰的,也开得很有水平,一辆奔驰的主人是一个比利时艺术家,开的是那种客货两用车,打开后门就是一个工具仓库,还有几块烂石头,车里也没有任何的装饰,没用的一点也没有。
这让我想了另一个一点装饰也没有的车——坦克。有一次,我在采访我军某装甲部队的时候,曾经钻进去过一辆坦克,坦克的空间狭小,翻个身都难,空调也没有。随行的专家解释,为了火力、装甲和机动,这里没用的一点也没有,包括空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刘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杰克文学jkwxw.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