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文学【jkwxw.cc】第一时间更新《锋耀三国》最新章节。
建安十年205年6月,已是15岁的廖化和一群黄氏墨家匠工埋头黄氏新宅改建的一处工坊内加班加点地忙碌着。
不久前,自许都传回了两条消息,让归家后习学墨家经典、尝试技术攻关一年多的廖化生出时不我待的急迫感。
因平定幽州、冀州有功,汉献帝又拜曹操为丞相,增封万户;另有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投降,张燕也因此被封为列侯。
伴随河北的平复,曹丞相在花三、四年时间扫清余孽后,必要剑指荆州,这一世刘备因为新野之战积攒了一部分实力,但廖化想要的可不止是这些。
廖化经历了新野、江夏之战后,总算是显露出一份身为穿越者的自信,心态也变得冷静和淡定了许多;在恩师黄老子的悉心教导下,进步飞快,黄老爷子也有意无意地借口新宅需要添点东西,把散落荆州各地的黄氏墨家匠工给慢慢集中在了黄氏新宅中。
有了这些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持,廖化开始夹带些后世的“私货”,把力学、结构学、传动等概念以作试验的方式有意无意间应用到这一世的武器装备改造上。
在汇集而来的技术人才中,有一名叫做蒲元的青年对于廖化提出的新奇概念最感兴趣;蒲元自己动手,做出一套内含不同大小的木质齿轮钳扣及传动轴的简易装置;还配合廖化设计、制作出与后世差别不大的铁制锯、锤、凿等工具,并被越来越多的墨家匠工接受和使用。
等基础准备工作差不多后,廖化带领一众技术队伍开始了真正的技术攻关,即制作连弩。
黄氏弩弓制作本就是传家的手艺,出产的轻弩和重弩在大汉声名远扬,其生产的大黄弩,又称黄肩弩,更成为汉武帝后汉军抗击草原骑兵的制式武器。
但廖化的想法更多,希望通过引入后世的概念理论,凝聚汉末工匠的传统手艺,再进一步优化连弩制造过程。
在涉及的材料应用、简化结构、寿命提升、流水线生产组装等整套基础上,培养出一支从设计、定型、生产、维护全过程的初级专业化人才团队。
在廖化看来,古代历史上重视工匠和工艺始于秦汉,从宋代才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并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重视科技和人才的政策,以及舆论环境。
“工”之一科从业者多是世代经营,缺乏技术信息交流的手段和发展壮大的途径,且由于宋代惨痛的王朝覆灭带来的时代记忆和古代人根本无法入眼的教育普及程度,让他们更加重视“人”和“术”的作用,而非“工”的作用。
早在设计阶段,廖化毫不犹豫地把提出类似用兽骨为主材的不靠谱想法在一开始就统统“毙”掉了。
得益于前世有幸接触过一位高中老师复原的“诸葛连弩”实物,以其作为参考模板,确定了制造连弩用竹、木为主材、分前弩臂、水平箭匣、弓、弩机、托、尾六部分构成。以铁为矢,矢长八寸,首批造出的连弩长近三尺(一米)。
虽然此连弩表现不俗,射程最大可至七十步,且可完全穿透皮甲,但弓弦材料太不过关,连续激发后,下降过于明显;同时受制于廖化追求“一弩十矢俱发”的效果,导致连弩机身过长且笨重,单人操作极不方便。
经过分析讨论,逐步减少弩矢数量至五矢,并尝试配套缩减连弩长度、降低其重量,优化弩矢外形,调整弓弦材料,确保单人操作百矢激发后,威力和射程无较大程度降低,并进一步总结出操作流程,编成口诀以便未来士卒学习。
今日就是成品出炉的时间,蒲元作为代表,端着船新版本的连弩开始测试,剩下的众匠工在弩矢击发和更换箭匣的声响中,慢慢屏住了呼吸。
当二十个箭匣射击完毕,蒲元单手将新式连弩举在耳边,带着众人冲向远处的靶垛,有的工匠迫不及待地开始拔下弩矢、有的工匠拿出炭笔开始标注拔出的顺序,还有的取出新做的尺子开始认真检查起每根弩矢射入的深度,看着一群人忙而不乱,廖化顿感欣慰。
待将全部弩矢检查完毕,新式弩弓各项指标全部达标,甚至略微胜出,众人不由地爆发出一阵欢呼,掀起的声浪把前院的黄老爷子、黄叙、诸葛均等人都惊动了。
看到众人瞩目的新式弩弓,黄老爷子高兴的拿过统计后的指标看了下,边看边说道:“此弩较原黄氏重弩更轻,射程和杀伤却较黄氏轻弩更强,且单人操作简便,如此利器当有个响亮的好名字,不知你等是否想好了?”
几名工匠紧皱眉头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廖化等了会,笑着说道:“叫神臂弩如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抖音推文】《从那座韩城开始》《青连浮沉录》《科研从博士生开始》《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神职奶爸》《泰昌大明》《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被首座抛弃之后》
天才一秒记住【杰克文学】地址:jkwxw.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