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过后,靖王府。
宋御白今日照常来给靖王请脉,他这个自称是略通岐黄之术的教书先生,实则医术在大盛朝也是能排的上前五的。
宋御白出生御医世家,祖父是先皇的御用神医,父亲是当朝太医院首席,而他今年十九岁,已是琅琊书院的"玉腰牌"先生,他自幼学医,虽志不在太医院,但医术绝对是拔尖的,他的母亲是先帝的嫡公主,平日里他在皇宫也是进出自由,任不任职的倒也无所谓。
靖王自三年前回京途中被奸贼所害,身受重伤,后调养了一年虽能勉强坐起身,却再不能自由行走,二十多岁的年纪成天坐在榻上惶惶不可终日,就这么在府上呆了半年,皇上在心疼和悲戚中实在看不得昔日里骄傲如鹰的儿子就这么颓废下去,大手一挥圣旨一下,直接给安排了御林军左指挥使的差事,给他找点事儿做总好过他天天在府上心灰意懒的等死。
御林军分左右两支,右翼军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是直接受皇帝指挥的御用部队,是“内军”,责任重大,他们每一个都是经层层选拔上来的精英。左翼军管琅琊城内外安定,下设京都卫,虽不用直接去做那些白间巡逻、夜晚打更的琐事,但干的都是一些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这般的出力不讨好的活,毕竟寸土寸金的京都城,遍地都是世家贵族的亲戚朋友,大小官员的家眷子嗣也随处可见,不是这个国公就是那个侯爷,要不就是尚书、侍郎啥的,左右都不好得罪,敢在京都城找事儿的那都是硬茬。
不光如此,御林军左翼军又称“镀金军”,怎么说那,世家贵族的公子少爷有不少都是当过左翼军的,在队伍里呆两年既不用去沙场征战,又无需去宫里日日耳提面命的当差,逍遥自在的玩两年就能得个好名头,以后入朝为官也好,外出经事也罢,都是一份好履历。
说实在的,让一个曾经驰骋沙场的战神将军去管理这样一支军队着实委屈了,甚至会让人觉得屈辱,但这是圣旨,在这个一声君父大过天的时代,为人臣为人子,他都该应着,毕竟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后来,似是后知后觉的发现委屈了儿子,盛景帝又赐下了各种玉石珍玩,并着宋御白每隔七日去靖王府请一次脉,以作安慰。
年轻一辈里宋御白的医术属拔尖的,与靖王又是表兄弟关系,去诊脉好说话些,毕竟之前靖王刚刚得知自己双腿不良于行时着实闹腾了一阵,非常不配合治疗,身为大夫最怕病人不好好配合,宫里的老太医们,除了宋御白的爹,基本都被咱们这位靖王殿下甩过脸子。
靖王府很大,靖王十八岁一战封神,被今上亲封为靖王,赐府邸,赏家产,荣耀无上。可惜那是以前,现在的靖王喜静,府内仆从锐减,诺大的府院因人少从而打理的不及时,略显荒凉之感。
宋御白入府后,无需仆从引路,径直来到了后院的演武堂。他知道,他的这位靖王表兄只要不当值,就一定在这里。
演武堂进门便是一片校场,以前靖王每日清晨都会来此练上一个时辰,或舞剑或耍枪,靖王年少成名,一身功夫出神入化,兵器更是使得炉火纯青,但凡兵器谱有的都能拿来耍上几招,可如今,唉,英雄落寞,令人唏嘘。
以前宽大平整的校场如今杂草丛生,只开出一条小道直通校场那头的三进屋子。
宋御白匆匆穿过小道一路走进去,这屋子是靖王用来收藏兵器的,建在了阴凉处,窗户又修的小,关上门大白天里面都黑漆漆的。他推开门外头的光亮瞬间射进屋内,一个瘦削的身影坐在笨拙的四轮车上,凑在狭小的窗户下借着透进的微光擦拭着什么。
“表兄,御白来请平安脉了。”
那人似是没听见,并没有抬头。宋御白也不恼,把门开到最大,走过去又将屋内的窗户一一打开,整个屋子立马就亮堂了,屋内的陈设也一览无余。
有佩剑、银枪,戟、盾、弩箭、弓弦……叫的上名字的和叫不上名字的兵器排排罗列,码的整整齐齐。
靖王还在擦拭着手中的剑柄,这把剑是他十六岁首次出征时皇上亲手所赐,那天他骑着高头大马,腰间配着这把剑,一路向北,意气风发,恍如昨日。
宋御白瞥了一眼他身旁的案桌,瞧见上面的食盒没动过,知道他准是又没进午膳。
唉——医患不遵医嘱,真是头疼。
“表兄,手腕。”
他拿出腕托,准备把脉。
靖王没有说话倒是听话的放下剑,伸出一只手来。
脉象不太乐观,自靖王三年前伤了根基,虽精心调养着,各种珍奇的药材不要钱一般的用着,可架不住病人自己不好好吃饭,还偷偷把药倒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