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鸟瞰
1913年9月25日,登山探险家瓦土可·努尼兹·得·巴尔波亚站在位于巴拿马海峡东岸的克亚雷克峰上,望见了欧洲人从未看到过的广大洋面,4天后,他到达海岸,走向海滩宣布:这片大洋命名为“南方之海”,整个大洋及其诸岛都为西班牙国王费南多二世所有。
巴尔波亚一行人虽然是最先发现这一片后来被麦哲伦称为太平洋的洋面,但却完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大。他们所见到的“南方之海”一直向西方延伸,面积大约有16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散布在海洋上的岛屿约有数千个,而且其中有很多岛屿从几世纪以来就已经有居民居住。
现在,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利用现代线测量太平洋的广阔浩翰,我们看到连绵几十公里都是一望无际的水面,相形之下,就可以知道陆地是何其渺小。
这些事实,都是早期的航海探险家,数世纪以来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发现的。但是如果要正确地判断太平洋到底有多广阔或是其特征如何?那只有仰赖空中的俯瞰来判断了。
从新加坡搭乘飞机,由西向东横越太平洋,最初一定会引起错误的视觉,因为所看到的陆地比海面还多。苏门答腊、爪哇、佛罗里斯、松巴、婆罗州等东印度群岛浮在海面上,岛上树木茂盛。这些人口密度高,有许多物产富饶的城市或村落,仿佛庭院中水池里的小石块般,向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一带延伸过去。
当飞机到达了这些岛屿地带的尽端,航线由北转向东北方时,我们才算真正进入了大洋洲的领域,这里总面积约为770万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的中南部,据估计共有一万座以上的岛屿居于其上。
如果飞机飞高些,会令人觉得从这一边的水平线到另一边的水平线之间,是一片毫无间断的洋面,就像一张完美无缺的蓝纸一般,连海浪冲击珊瑚礁形成白色斑点状的波纹也看不到了。如果飞机飞得低点,就可以看到一些小斑点状的沙滩、椰子树丛,以及那些仿佛无人居住、阴郁的杂木林。有时候还会看到有树木、高山或村落的大岛屿,而这类岛屿与岛屿之间,又都被广阔的洋面阻隔着。
当天气晴朗时,海面上犹如镜面,风平浪静。但也许下一刻就突然刮起了一阵暴风雨,平静的水面一变而为波涛汹涌的浪涛。现代人坐在安全舒适的飞机内,俯瞰广大的海面时,那些早期的人类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样的技术与幸运,或者是彼此如何同心协力地操作,才能横越这无法猜测的广大海洋,平安无事地到达陆地呢?他们又是如何航行在这人迹未至,又没有航海图指示的海面上呢?不过,请不要忽略:虽然有许多早期的人类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但是更多的人却在狂风巨浪的侵袭下葬身海底。
太平洋上各个岛屿的分布与特征与它们的开拓与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大致说来,这些岛屿可以分为两类,即火山岛与珊瑚礁岛。珊瑚礁岛也就是地质学上所谓的环礁、而火山岛的面积较大,岛上有海拔高达4880米的山脉或火山,构成这种岛屿的岩石是一种暗灰色斑点状小颗粒的岩石,称为玄武岩。这种岛上的土壤肥沃,可栽种各种农作物,岛上还有热带雨林、草原以及呈网状分布的河流。
最先在这些火山岛上登陆的移民们是幸运的一群,他们的后代到今天为止,依然成功地栽种着传统性的植物或果树,例如:香蕉、山芋、椰子、面包村、凤梨、甘蔗和珍珠树等。而后来的移民们,也种植甘蔗、稻米、咖啡、可可等作物,由此可见其土壤的肥沃。虽然疾病,尤其是虐疾时有发生但是几世纪以来,移民们还是居住在这个富庶的环境中,辛勤地工作着。直到他们受到侵略或者部落间的不和,以及人口过剩等问题的威胁,才会再迁徙到其他地方。
没有到过太平洋的人,对于这个地区的环礁都会有一种浪漫的想像。一般说来,环礁地形比火山岛的知名度还高一些。但是人们的想象只是从小说或电影中引发而产生的,事实上这些小珊瑚岛上并不比火山岛富饶,而且往往人口也较少。这些岛屿是由各种海洋动物体内组织中的石灰质所构成的。环礁内部的构造,和堡礁(与岛屿或大陆平行的珊瑚礁)及大陆边缘的珊瑚礁(有长数百公里的)一样,都是从海面下逐渐往上形成,形成这种礁的动物,平时只能生存在海平面50米以内,水温约为20℃左右的海域中。因为有水温的限制,所以珊瑚岛和珊瑚礁都出现在热带海域。
对于环礁的形成问题,专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是形成于海底火山或山麓的边缘,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加人了砂石与堆积物,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环礁。这种见解的依据是:珊瑚岛断断续续地环绕,圈成礁湖,礁湖慢慢向逐渐下沉的陆地上延伸着,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礁湖都很淡,而且底部平坦,所以上述的说法无法立足。
古代的水手们在海面上连续漂流了数周后,发现了这些岛屿一定非常高兴,但是对于寻找永久居留地的移民们而言,这种岛屿只不过是暂时的休憩地而已。
现代的科学家们认为,在几亿年前,当地球上还未出现人类时,陆地本是一块完整无痕的地表,不像现在这样被海洋分隔成好几块。近代的“大陆漂移说”,也就是根据“数百万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广大陆地”的观念衍生而来的。由于这块超大型的陆地逐渐裂开漂流,最后就慢慢分隔成一块一块的陆地,也许不是陆地移动,而是受到狂风巨浪的侵袭,使得部分陆地沉入海中。
数年前,这种说法找到了有力的科学证据。因为在南极大陆发现了生存于16000万年前,属于三叠纪时代的爬虫类遗骸,这种身长0.9米,外形类似河马,称为立斯特拉扎尔斯爬虫类的遗骸,和在南非发现的同种动物的化石完全一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杰克文学【jkwxw.cc】第一时间更新《海上历险故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