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池塘里,共同生活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只有青蛙有机会到外边的世界去看一看。
每次青蛙从外边回来都会告诉鱼一些新鲜事。
有一天,青蛙又从外边世界回来,告诉鱼,这次看到人们称之为奶牛的动物。
鱼很好奇,问青蛙奶牛是什么样子?
青蛙对鱼说,奶牛啊,就是头上长着尖尖角,嘴里吃着草,身上长着花斑斑,尾巴摇啊摇。
鱼一听,心里就想,原来奶牛是这个样子。”
张教授展示一幅鱼牛画,接着说道,“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建构在已有认知和经验基础上,每个人已有认知和经验基础不同,建构结果就不同。人和人之间存在客观差异性……”
张教授继续讲授人理学,课堂一切如旧,有听得非常投入的,也有开小差的,有感叹时间如流水眼看就要下课的,也有抱怨内容太冗长离下课太遥远的……
杨子中途进入教室。
张教授课堂就这样,如果正在讲课,中途进出的人不要喊报告或打招呼,只管自由进出。
这已经是惯例,中途进出没有对张教授任何不敬,如果说不妥,那就是不应该迟到。
张教授丝毫没有理会杨子的迟到,反而对杨子就座后认真听讲感到非常满意。
张教授认为,在大学课堂,基础如何,能学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如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他向来更看重学生学习兴趣,至于其他的,在兴趣面前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听着课杨子陷入思考,人所认识的世界会一成不变吗。从精神力到内气,再到周围环境中四处弥漫的外气,这似乎是一个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
如果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客观的,那精神力和气是否真实存在呢?精神力和气会不会仅仅是一种错觉,甚至只是幻觉?
“教授,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到了例行问答时间,杨子首先提问。
“精神力反应人的意识水平和意识能力,是自我意识控制的一种表现,是否意味着精神力并不存在呢?”
“好问题,”教授对杨子的问题大加赞赏。
有些同学却感到懵圈,杨子到底在说什么,教授居然还说好。
“这个世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精神力,换句话说精神力并不是物质存在,也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如果精神力客观存在,那一定首先存在某种能产生精神力的物质,至于这种物质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能否被当前的我们所感知,无论如何,那物质是一定会存在的。”
张教授对自己的理论非常自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