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杰克文学jkwx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卷计划的实施第6章周恩来率团访苏争取援助
毛泽东焦虑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斯大林问:“中国政府是不是打算建立飞机厂?”
陈云警告说:“现在马跑得很危险,这样骑下去,后年,大后年更危险。”
1952年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会谈,这也是中方代表团访苏后的第一次中苏正式会谈。
会谈开始后,斯大林首先表达了苏方对中国的感谢,斯大林认真地说:“我们应当感谢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正义斗争,对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
周恩来谦虚地说:“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
斯大林接着说:“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
在会谈过程中,周恩来讲了代表团奉命在莫斯科要同苏联领导人讨论的3个问题:关于朝鲜形势;关于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形势和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关于旅顺口协定问题。
斯大林说:“旅顺口海军根据地延期共同使用一事,应当由中国方面主动提出。我们在那里是客人,客人不便提出这种问题。”
周恩来同意斯大林的意见,并提议就此问题互换照会。继旅顺口问题之后,还提出了修筑一条或途经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或途经新疆地区的中苏之间的铁路计划。斯大林答应在修路方面给予援助,但认为修筑由苏联通往新疆的铁路更为重要。
随后,周恩来就151个工业企业的设计与施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派苏联专家,苏联培养中国经济、技术、科研等部门所需人才等事项,向斯大林提出了请求。
周恩来说:“以前派往中国的苏联专家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培养中国工人干部和专家方面。”
为此,周恩来请求苏联扩大人才方面的援助,请求苏方,挖掘潜力再向中国派800名苏联专家,并允许中国政府派中国青年前往苏联学校学习,派中国实习生前往苏联工业企业实习。
周恩来还请求通过提供技术资料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援助。
斯大林听后,很爽快地答应了满足中方提出的这些请求。
至于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人才一事,斯大林强调指出:“此事至关重要。如果中国有了自己的人才,中国就将站住脚。”
在会谈中,当谈及有关五年国防计划的问题时,周恩来说:他在准备材料,并将送交有关这一问题的书面报告。同时,周恩来还表示希望得到军事装备。
斯大林问周恩来:“是指提供现成的武器,还是军工厂设备?”
周恩来回答:“现在是指提供现成的武器。”
同时,周恩来还提出:关于60个师的装备已有协定,还想讨论海军方面的供应问题,并询问能不能得到飞机方面的什么援助?
斯大林听后,离开感兴趣地问道:“中国政府是不是打算建立飞机厂?”
周恩来想了想,谨慎地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很难办成这件事,尤其是在制造喷气式飞机方面。要掌握飞机生产技术最早也得5年以后,而要掌握发动机制造技术也得3年以后。”
斯大林听了周恩来的解释后,提议说:“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飞机发动机和其他配件,而中国可自行筹建这种飞机装配厂,人才可从中得到培养。然后可把飞机装配厂改造成飞机制造厂。我们走过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子。中国的同志也适合选择这样一条路。应当先建一、两座发动机组装厂,我们可以提供飞机发动机等配件。飞机在中国装配。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就是这样做的。应当筹办这件事。装配厂建成后,过3年可再建飞机制造厂。这是一条最便捷、最正确的途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