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坐在银行后台能看到所有储户资料的人,和在银行里面存了几万,十几万,几百万,或者几十个亿的人,想法能一样么?那是不可能一样的。所以盐铁论里面,官员们挤兑地方上的人,才会说“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盐铁论里面很多观点的冲突,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冲突,大数据观点和个人体验的冲突。
即使霍光不学无术,但是因为他天天接触的都是大汉最鲜活、最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用现在的话讲,霍光脑子里面有大汉的大数据,这种信息只属于大汉朝廷里面极少数的核心成员才知道,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不能外传。这些机密,都深藏在皇宫里面的天禄阁、石渠阁里面,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到后来,可以解密的时候,很多又都因为时间太久而毁坏了。所以,史书里面,对于这一方面,语焉不详。霍光知道的这些东西,并且和汉武帝学习了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技巧,这他会告诉别人吗?他不会。
这是大汉核心机密,最高机密。为什么盐铁会议最后不了了之?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好,但是霍光、桑弘羊、田千秋和贤良文学占有的数据不一样,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霍光、桑弘羊、田千秋是能够看到大汉海量的情报、情况的,而贤良文学读书之外,只能看到自己家乡的、身边的情况。虽然大家的愿望都是为国为民,但是霍光、桑弘羊、田千秋是站在五十层楼上看问题,而贤良文学就是站在地面看问题。但是为什么霍光等人开了五个月的大会,也不领着贤良文学去五十层溜达一圈,然后大家再回来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恐怕是涉及到泄密的问题。
汉朝的真正机密文件,首先因为太机密,肯定有相关的保密原则,另外有些机密和现在一样,要定期销毁的,否则不成为机密。再有当时的文件是写在竹简木渎上面,露天保存久了肯定是会腐烂的。所以留存下来的基本没有。所幸大汉王朝的一些地方性的机密文件,或者被随葬,或者是因为在边疆沙漠这种少雨环境下,得以保存下来,让我们能够一窥汉朝的国家机密。
居延汉简居延汉简是在甘肃居延烽隧发现。1926年到30年发现了11000多枚汉简。解放后,有出土了19637枚汉简,其中有纪念的就有1222枚。居延汉简,上起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下达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昭帝时最多。有记载政策汉令(如兵制和屯田制度)和重要事件的、有官吏任命书及侯官组织、有追捕亡人的通缉令、有边境备警的通知、有烽燧制度及烽火信号的规定,还有一些抄写的残简,如《算术书》、《九九术》、药方、《卷颉篇》等等,1974年前后发掘出《甘露二年御史书》一套,木简三枚,约500余字,相当于今日的通缉令,是一套法律档案,其内容为: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署名为“丞相少史、御史守少史”,“移(送)郡太宁”的一道律令,追捕一个女逃犯。她是汉武帝女儿盖主的贴身大婢,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盖主死,她家牵涉到谋反罪,判处“绝户”(剥夺宗室籍,幸存者一律免为庶人),这个大婢乘乱逃跑,未被抓获。甘露二年,大婢的胞兄,是盖主之弟、汉武帝第五子广陵王刘胥的马车夫,犯了叛逆罪,大婢再次受到株连,罪名是“大逆同产”,而被追通缉。这套通缉令木简是给张掖太守的,张掖太守又将文件转给各都尉,都尉又转给各鄣塞侯官,鄣塞侯官又转给各侯长。发掘出的这套木简反映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发布文告、律令的文书形式,以及边塞各级官署上下级组织关系,和公文传递时的层层照转关系,对于研究汉朝的政治制度及文书档案制度,意义重大。
1990年发现的悬泉置,出土了15000余枚汉简,17650件实物。
悬泉置遗址,据出土简文记载,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出土简牍2.1万余枚。形制有简、牍、觚、封检、、削衣等。纪年简最早是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最晚为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其中以宣帝、元帝、成帝简最多。
内容有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簿籍、爰书、劾状、符、传、历谱、术数书、字书、医方、相马经等。出土有较多的书于墙壁墨书题记,内容涉及诏书和药方等,特别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直行隶书,字体工整,保存较好,是研究汉代历律、农技和医药水平的最新资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被皇马挖掘了》【新大文学】《优俊高手转生到了赛马娘世界》《文豪1978》《穿成镶边女配的她们》《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结婚而已》《我在三国骑砍无双》《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被首座抛弃之后》
杰克文学【jkwxw.cc】第一时间更新《汉武帝之曾孙:刘病已》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