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文学【jkwxw.cc】第一时间更新《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马克思人学价值论的视野》最新章节。
(三)在文化再生的场域中凸现安全性的思境
中国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激烈动荡、惊涛海浪、沧海桑田、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刻巨变的历程。现在正将走近并迎来新一轮的文化再生和文化场域的凸显,气候变化、资源环境问题、社会领域的公平和公正问题、价值领域的价值观倾斜。在物质力量纵横、经济全球化骤起而困难危机重重地现代文明境遇的人文价值意象和差距差异共存的文化场域中,安全性的思境尚未成熟何谈人的安全性的实现。对于时代中成长的人来说,正需努力朝什么方向发展变化?在什么意义上努力和变化?努力和变化的价值内涵、现实诉求、人文意义是什么呢?在人的实践跃迁中,以生命方式结构变动构筑的社会场景来关照文化的一般性质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用优良的人文价值信念合理的介入现实场景,在充满无限变奏的维度上找寻人文价值信念和社会场景安全性的思境空间。拓扑性展现出的文化流变的延续和创新都是在定向安全性思境的社会场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和文化观念的再生和安全思境的重建和完善。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构筑文化的价值信念立场,以特有的地域风貌和哲学样态来确立人的文化和安全性思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文化领域表现为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已经不能相互借鉴。你是我,我是你,“它有着巨大的包容性空间,围绕全球化的讨论正在广泛地进行”。①但是当前人类所进入的全球化是一个迈向文化表征复杂性的全球化,差异的主体只是在文化的复制品中达到了全球化的圣境,而不是基于差异个体的类群价值本位基础上的文化公共性认肯和诉求。这其中包含着文化安全性上的严重分裂主体的观念,像是“这一主体分裂来自母亲———孩子纽带的断裂和镜中自我的认知(孩子看到他们镜子中的具体自我,并承认了他们自己的主体性)。”②众多物化场景呼唤和欲望驱使推动着统一的碎片的假性缝合和文化主体的顺从全球化的采纳,对文化全球化的“全景敞视”式的实践令人担忧和惊心的文化全球化话语的制度化表述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合理样态,在现实具体的现场中,穷人不得不竭尽所能证明他们贫困,并且以宰制者的文化样式即“拟全球化的贫困”样子出现时才能得到适当的救济。
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正在各国蔓延和发展,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减少贫困乃至消灭贫困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同步交织构成我们世界时代人的贫困安全问题,对贫困安全问题的关注是树立反贫困实践理性的前提条件。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贫困是个世界性人类安全问题,也是人的安全性关注的学理性课题。它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国别的范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情况有别。在发达国家一般说来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指处于维持一个人的生存和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收入状况,即基本生存权和最低限度的营养、休息、温饱和照顾。有人称为生存贫困标准或最低体面生活标准。生存贫困标准是人对自己安全性生存所设定的基本的制度归约。
1990年世界银行发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对“贫困”下了一个新的定义:“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并确定全球贫困线“赤贫额定贫困线为每年人均275美元,穷人贫困线为每年人均375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报告认为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支出是衡量生活水准的合适尺度,但是这两个尺度都没有把属于福利范围的内容,如医疗卫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产资源的获取包括进去。由于存在这些缺点,本报告以另外的一些内容,如营养、预期寿命、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及入学率等,作为以消费为基础对贫困进行估测的补充。据此,1985年发展中国家中约有1115亿人为穷人,大致为整个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3;而最穷的人则有63亿人,占18%。其后,世界银行的报告不断对全球贫困线进行修订。1996年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草案对此定义又作了修改和补充,认为绝对贫困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能否获得基本的社会服务。
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按人均收入每天低于1美元计算,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率已经从占人口的29%下降到23%,贫困人口则从13亿轻微下降到12亿。如果这样的趋势能够保持的话,2015年的贫困率将能达到联合国设立的目标,即在1990年的贫困率基础上减少一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杰克文学】地址:jkwxw.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