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杰克文学】地址:jkwxw.cc
二、知青文学与中篇小说
知青一代是当代中国的“中间物”或两面神雅努斯,一方面他们的面孔向着过去,一方面,他们的面孔向着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代人的思想矛盾非常酷似列宁对民粹主义者的评价。事实也的确如此。知青一代是深受20世纪50年代理想主义精神哺育的一代人,他们对毛泽东时期的红色革命思想有着极深的集体记忆,他们相同的经历和教育背景使他们的“代际”特征相当明显;另一方面,经过“文革”和十年下乡的经历,他们中的先觉者又率先获得了反省、检讨错误思想路线的机会和理想破碎后重新寻找的强烈意愿和能力。尽管如此,这代人浪漫的理想主义精神仍然根深蒂固印痕鲜明。
知青一代的文学创作始于“文革”期间,但形成文学潮流并为批评界所关注则是80年代初期的事情。知青文学一开始出现就表现出了与“复出”作家,即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右派”的一代人的差别。“复出”的作家参与了对50年代浪漫理想精神的构建,他们对这一时代曾经有过的忠诚和信念有深刻的怀念和留恋。因此,当他们“复出”之后,那些具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总是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就是国家民族的苦难,他们个人的不幸就是国家民族的不幸。于是,他们的苦难就被涂上了一种悲壮或崇高的诗意色彩。他们的“复出”就意味着重新获得了社会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力,他们是以社会主体的身份去言说和构建曾经经历的过去的。知青一代无论从心态还是创作实践,都与“复出”的一代大不相同。他们虽然深受父兄一代理想主义的影响并有强烈的情感诉求,但他们年轻的阅历决定了他们不是时代和社会的主角,特别是被灌输的“理想”在“文革”中幻灭,“接受再教育”的生活孤寂无援,模糊的社会身份决定了他们彷徨的心境和寻找的焦虑。因此,知青文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方位或价值目标,它们恰如黎明时分的远足者,神情凝重地在没有边际的旷野向四方奔走,这种精神漂泊虽然激情四溢却也归宿难寻。
需要指出的是,知青文学中所体现出的理想精神,与20世纪50年代的“理想精神”已大不相同。过早地进入社会也使他们在思想上早熟,因此他们所表现出的迷茫和不安如同北方早春的旷野一样,景观苍凉料峭,春色若隐若现。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成就了他们独具一格的文学特征,使那一时代的青春文学呈现出了独特的“精神自传”的情感取向。我们发现,最能表达这一时代文学特征作品的命名,大都选择了“象征”的方式,如《本次列车终点》《南方的岸》《黑骏马》《北极光》《今夜有暴风雪》等等。这种象征不是西方的象征主义文学,这些作品没有感伤颓废的气息和意象。这种象征的共同选择,恰恰是这代青年对未来、理想、目标等难以确定和模糊不清的想象,试图在这些能够停靠和依托的象征性意象中结束漂泊,结束精神漂泊和游荡,它反映出的是知青一代的又一种理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孟繁华自选集》转载请注明来源:杰克文学jkwxw.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